《正法之門 至高佛書 正法光明》 正確的知見是修行學佛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根基必須穩如泰山,才能抵擋當今末法時期,有如排山倒海而來的邪知邪見。就如同打了預防針一般,讓每個佛弟子皆能不受病毒纏身,讓一切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能符合 佛陀的教戒,成為真正的修行人。
《多杰羌佛第三世》正法寶典 《藉心經說真諦》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說法《學佛》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什麼叫修行》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了義經》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世法哲言》 《入法門論》 《子必依論》 《成道必修定觀法》 《戒律論略釋》 《般若實相論》 DHARMA THAT EVERY BUDDHIST MUST FOLLOW《子必依論 英文版》 《佛法精髓》 正《達摩祖師論》 《菩提道次第略論》
《多杰羌佛第三世》正法寶典 《藉心經說真諦》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說法《學佛》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什麼叫修行》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了義經》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 世法哲言》 《入法門論》 《子必依論》 《成道必修定觀法》 《戒律論略釋》 《般若實相論》 DHARMA THAT EVERY BUDDHIST MUST FOLLOW《子必依論 英文版》 《佛法精髓》 正《達摩祖師論》 《菩提道次第略論》

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

《 慈悲隨緣 廣結善緣 》天雨雖普,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為何難度無緣之人?

 《 慈悲隨緣 廣結善緣 》天雨雖普,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為何難度無緣之人?

隨緣是一種智慧,隨順機緣,不加勉強。隨緣的人像鏡子,相來則現,相去不留,毫不罣礙,如如不動。隨緣並不是消極等待或放棄尋求,而是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身邊的事物,隨順當前的環境因緣,從善如流,以平靜淡泊的心態面對一切。

「攀緣」是一種煩惱,心隨境轉,強加外求。「攀」的意思是攀附執著, 抓住不放。因為執著,妄生分別,認妄為真,因而做出貪瞋癡的行為。「攀緣」的人做事往往被外境所牽轉,事未至而心欲求,事已去而心不舍。執著外境,迷幻成妄。

“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 我們學佛, 不應「攀緣」,應該儘量結緣。例如以無所求的心贈送東西給別人,當義工説明有需要的人等等。只為付出,不問回報,這便是「結緣」。相反,如果心存回報,有條件地付出,強人所難,只會落入「攀緣」, 自尋煩惱。

佛不度無緣之人, “天雨雖普,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弘法的時候,有一位老太太在同一城市住了幾十年,她不信佛。佛陀就為了啟發大眾,沒有緣的人很難度,就到那位老太太那裡去。老太太看到佛走過來,馬上就轉過背去。佛陀以神通在她背後又顯一個身。她又轉到前面來,然後佛陀兩邊都顯身,四面都顯身,她就轉轉轉,沒辦法下,乾脆把眼睛閉起來,也不願意接受佛陀教化。


然後佛陀就回到精舍跟阿難陀說:“阿難,你去,你去度化那位老太太。”

阿難陀去了。很奇怪,老太太看到阿難陀卻很客氣,馬上用很精美的食物來供養阿難陀,然後受阿難陀的教化。很奇怪了,是不是?

其實, 之前阿難陀不肯去,他說:“佛都度不了,我可能沒有這個能力吧。” 但是去了以後,這位老太太竟然接受阿難陀的教化。

弟子們就請問佛陀,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佛陀說:“我跟這位老太太沒有緣。”

為什麼?原來無始劫以前,有一世釋迦如來跟阿難陀都是修行人。兩個人一起走在路上的時候,看到一隻死老鼠。釋迦牟尼佛的前生,只是看了那只死老鼠三眼就走了,沒有理會。阿難的前生,當時跟在後面,他卻生起一念慈悲心,在路邊挖了一個坑,將那只死老鼠埋起來了。

那一世的死老鼠就是現在這位老太太,而釋迦牟尼佛在那一世,只是看牠三眼,所以現在這位老太太看世尊三眼以後,就把眼睛閉起來。

而阿難陀在那一世,因一念慈悲心,結下善緣,現在這位老太太就很容易接受他的教化了。

釋迦牟尼佛隨緣啟發弟子, 不落消極, 不惜顯示神通, 希望可以度化那位跟他無緣的老太太。可惜, 老太太寧願閉上眼睛也不接受佛陀教化。佛陀明白不可以「攀緣」, 不能勉強抓住不放。於是叫阿難陀去教化這位老太太, 因為佛陀知道阿難陀跟這位老太太多生以前結下善緣, 要教化這位老太太就自然容易多了。

我們要視眾生平等, 不要因為我執著而生分別心, 輕視任何眾生。哪怕只是一隻螞蟻, 一隻蚊蠅,我們都要善待牠們。修行人深信六道輪回,一日未能成就,今生有緣遇到的眾生即使細如蚊蟲,亦有可能是我們來生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人。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慈悲隨緣的心,不要執著「攀緣」,應該廣結善緣,希望可以接引更多眾生,一同學佛修行,離苦得樂。

有緣的眾生啊,佛陀的無始劫以來的親人們,真佛子當一心向善,一心向佛,一心求修無上真諦,因果不昧,福不唐捐,終究會與佛接上解脫的法緣。一切都是因果,因是自己種的因,果也是自己種的因結出的果。而佛陀們的事業就是幫助有緣的眾生圓滿福慧資糧,次第解脫成就。

藉佛陀無量功德力,無量眾生的法緣成熟,這個世界在此一法緣中,有緣眾生必會更多慈悲,更多相互關愛,更多修行,更多善業累積,更多利益眾生,人與人之間互相和藹敬愛,世界會因此而和平吉祥,繁榮昌盛。

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 佛教故事



< 阿難陀簡略 >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能知時明物,所至無障礙,所記憶不忘,故多聞廣遠,又堪忍奉上,故稱「多聞第一」。為佛之從弟,出家後則為佛常隨之侍者。世尊之姨母及五百釋氏女得以出家,皆因阿難盡力說服所致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