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第三世多杰羌佛五明成就–《多杰羌佛第三世》學術論文「因果實相 正諦篇」


三世多杰羌佛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H.H.第三世多杰羌佛)學術論文頗多,但由於很多都屬於佛教之哲理,易與佛法專題相似,故我們將三世多杰羌佛剖析佛法道理的文論開示歸入『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佛法類』的法音中,此處只選取以藝術修養、心理發展、道德提升等為主題的部分論文,以資大家學習、受用。

因 果 實 相
正 諦 篇

< 因果實相 > 因果的真實相 —白話淺譯參考
三千大千世界,太空莊嚴寂靜,抬頭仰望,心中感受到萬物存在的意義;低頭俯視,察覺無數世間變化的力量。由於因緣才生出果報,生命之氣長久流動,雖然立足於無常的世間,卻又開啟了不斷變化的幻象與常理。細看這個世界,五大洲、四大洋,情感與器物、人與萬物並存,若要問因果的道理從何而來,便要談到報應的真諦。
然而提起因果報應,很多人認為這是封建迷信,不符合科學道理,便嘲笑、否定。這樣的人只是愚昧之輩。他們把算命、看相、風水、扶乩、請神、驅鬼之類的術數,全部歸為迷信之害,卻不明白事物的真相,僅僅根據表面或道聽塗說就斷定對錯,結果在迷惑中反而相信了錯誤的東西。
好比有位看相的先生說:「我看你的命運,你家祖墳安葬得非常好,因此能出貴人。你的兒子命中有文曲星照耀,將成為國家的文學巨匠,所以官運亨通,仕途高升。」這話聽起來像笑話。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根本不讓孩子好好讀書,只傳給他不良習氣,又怎麼可能成為文豪?若是根本不明白做官需要什麼條件,而只學壞事,那麼不僅做不了官,還會禍害百姓,甚至犯法被國家逮捕。
所以,福與禍是由人自己造成的,哪能全怪風水或命運?命運的好壞,是三業(身業、口業、意業)造下的因,所結的果。為國家、為大眾造福的人,應當受到尊敬,得到讚譽,也會因此得到福報;反之,如果作惡,就會招來怨恨,最終得到懲罰。
高官厚祿,是由學問與德行所結的果,因此讀書養成好習慣,就是種下這樣的因;若不學習,不懂文字,沒有德行與才能,自然就沒有做官的緣分。
如果有算命先生對你說:「你的手相非常好,命運線吉祥,所以你一生都不會坐牢,遇到災禍也能化險為夷。」這其實是違背因果的說法。若一個人去搶劫或作惡,公安必然依法逮捕,子彈就可能奪命。若依巫師之言,說祖墳風水好就能避開凶事,那麼當人作惡時仍會招來惡果,並不是風水能替你擋災。因與果是自然法則,並非迷信所能違逆。
若說祖墳風水能決定命運,那沒有祖墳的人命運是否就平淡?看看世界上不同民族——遠至異國,近看西藏——有些民族行水葬、火葬、天葬,而他們中一樣有貧富之分。可見命運並不是由墳山決定的。因此,人要明白,遵循因果才是真正科學的觀點;不去追究根源,卻傳播謬論,我為此感到慚愧。
世間一切,隨時隨地都在因果之中存在。那些還沒有深入理解,就妄下評論的人,是錯誤的,因為他們被自己的「所知障」所蒙蔽。所知障,就是固守過去的認知,不願改變,因此把心封閉起來,新的真理無法進入。凡是與舊有認識不同的觀念,就不願接受,反而斷章取義、用片面之詞去批評,所以終究無法得出正確的道理。
世間的知識是無窮的,所以人所能掌握的,不過萬分之一。即使有人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活上一百歲,每天誦讀一書,且從不間斷,他的一生也只有三萬六千天,因此最多也只能讀三萬六千本書。然而世上典籍浩如煙海,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既然如此,若有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一點點見識就當成真理,甚至斷定其他自己沒見過的事物為邪說,這樣的理論能成立嗎?
把舊有的認識視為真理,卻把新的見解看成異端,這就是「所知障」的毛病。若一個人總是被所知障所困,必然陷入愚癡無明之中。這樣的人,即使談論知識,也不會聰明,更談不上智慧了。許多道理難以聽進去,文學修養淺薄,真實的相貌本來如此,又怎能藉華麗的辭藻去掩飾?
為了不耽誤諸位的時間,這篇文字我將以最簡單的比喻作簡要說明,免不了有所遺漏,還請大家體諒。因果的真實相,就是因果報應所呈現的唯物現象。天地四方,遍及六大元素,彼此互為因緣而生,廣布於整個宇宙萬物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實相」,它是一個真正的科學概念,不能割裂。因是果的根本,萬事萬物的起點就是一個「意念」。
假如我想要填飽肚子,首先要有一個「吃飯」的意念,接著才去付諸行動,去煮飯。隨著這個意念,我開始洗鍋、裝水、生火、淘米,一步一步做下去。米飯要經過時間的烹煮才會熟,最後盛進碗裡才能吃。這一頓飯,其實就是無數「因」和「果」連續顯現的結果。
想要吃飯,首先必須起心動念,走進廚房。這一步,就是「因」的開始。腳從座位上離開是「果」,腳再往前走又成新的「因」,踩到地板發出聲音就是「果」,耳朵聽到聲音,就是「受果」。僅僅這個行程,就已經包含無量的因果變化。更何況從起身到進廚房,意識還可能變換多次,直到取柴生火、動手煮飯,每一個過程都是新的因果。這些過程,若要用文字完整描述,恐怕要用千萬個字才能寫完,所以用「無量數」來形容它。
如果沒有一開始「想吃飯」的念頭,就不會有後面煮飯的行動,更不可能有吃飯的結果。廣義來說,「想吃飯」是因,「吃到飯」是果。所以只要有因,果一定會出現,這就是「因果」。因之後必有果,果的出現,就是「報」。報應的意思,就是我們親自去承受這個果。就像想吃飯而去煮飯,飯熟了就是「報」,接著吃飯就是「應」。這個「應」就是接受果報。
因此,因果報應是一個嚴密相連、必然發生的真實現象,不可能有錯誤。就像水和火是不同的東西,熱是火的結果,冰是寒冷的結果,不可能冰塊一摸就燙手,也不可能火焰是涼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道理完全一樣。
再舉個例子:假如我想吃西瓜,首先要有「種瓜」的念頭,接著用手拿著工具翻土、播種,之後施肥、澆水,還要有陽光等外緣幫助,經過幾個月,瓜藤開花結果,慢慢成熟,最後才能吃到西瓜。這整個過程,就是完整的「因 → 果 → 報 → 應」。
如果一開始種下的是南瓜,最後收成的就必然是南瓜;如果種下的是東瓜、西瓜、北瓜,也同樣各得其果,只是不同種類的瓜而已。何況若根本沒有種瓜,又怎麼會有瓜可以收成?從播種到瓜成熟,整個過程的每個階段,都充滿著無量無邊的因果變化。
因此,因果的真實相,就是一種客觀存在。就像用不同種類的鐵去敲鐘,發出的聲音會因材質不同而有剛柔、遠近的差別;果的顯現,就是由「因」的不同而決定的。這就是因果的科學性。墨水寫字,顯現的字是黑色;紅筆書寫,就會出現紅色的字,這就是報應──因的不同,果也不同。
若想先享受盼望的果實,必須先下定決心,種下正確的因。有人說:「宣紙一開始潔白,放久了就變舊變黃。」也有人說:「一開始的黃紙,過一陣子又變成綠色。」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有外在的「助緣」在起作用。宣紙的顏色改變,是因為時間流逝、空氣風化、塵埃侵蝕,讓顏色不再潔白;黃變綠,則可能是化學作用、氧化或光照造成的。這些都是外因助緣形成的新因,才有後來的果。
即便如此,顏色經過一年仍會改變,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並不表示因果不存在,反而正好證明「無常」本身就是因果的一部分。無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新的因不斷出現,才導致新的果。因此,無常本身也是因果法則的顯現。
最初的因,隨著過程中種種助緣與變化,會形成新的因,這些新的因再和合,就必然產生新的果。這就是合理的因果報應,因此因果的真實相是不滅的、是確定的。
世間一切法,包括我們人與萬物的存在,都是在因果報應的和合之中成立的。就好比有人想成為企業家,要想得到「企業家的果」,首先必須去研發產品、建立行動計畫、建設工廠,遇到困難也要堅持不退縮,當一切因緣和合順理,最後就一定能成為企業家。
如果一個人每天沉浸於作詩、填詞,因為種下了「詩」的因,所以結果必然是成為詩人。作詩的因與辦廠的因不同,當然得出的果也不一樣,這就證明了因果的原理絕對不會錯。
有人可能會質疑:「辦工廠不一定會成為企業家,還可能觸犯法律而變成罪犯。」的確如此。因為辦工廠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中間因緣在參與,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走在正道上。如果在辦廠的過程中違反因果的法則,就會得到相應的「果報」。
例如,國家規定工廠必須依法納稅,如果企業負責人私心作祟,偷逃稅款,甚至以假亂真,用劣質酒精冒充好酒販賣,這就是違法的行為。結果國家一定會用法律制裁他。這樣一來,雖然最初的「種因」是想辦工廠,但由於後來的行為違背正道,果報就變成被定罪受罰。
因此,建廠只是種因,之後的行為如果逆因果而行,違背正理,就會導致不好的果報。這正是因果律的科學道理──不是「辦廠」錯了,而是中途的行為錯了,因而得到與錯誤行為相對應的報應。
因此,因果並不是單純的「唯心說」或迷信的觀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確定。了解因果的規律而不去錯誤顛倒,就不會誤入歧途。若能順著正確的因緣種下善因,必然會帶來利益民眾、利益國家的善果。
人活在世上,必須依靠群體而生存,所以應當為群體謀幸福,而自己也就在其中得福。人不應該沉迷於算命、看相、風水、陰陽、神鬼之說,把它們當作科學,而是要用因果的真實相來檢驗、理解這一切,親自去體會、承受因果報應的結果,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篇文字,只是我根據自身對因果的實際觀察,所寫成的簡要綱要,談不上是聖人之道,只願做個引導,供諸位參考與思考。
【菩提心行】只有佛陀才能了徹每個眾生的因果實相
只有佛陀的覺境才可以一念之間照見所有眾生的因果實相。 因此,修行學佛當從因果入手,因果就是佛法的根源和本體。正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法:“要知萬法皆因果,善因得善報,善報結善果,善果獲正法,依法圓福慧,步入成就境,脫離眾生苦,了脫生死輪,圓滿成佛道”。 我們當依佛教戒明信因果,不錯因果,如法修行,才能轉化因果、直至福慧圓滿,最終了徹因果,覺證菩提聖道。
本文連結:H.H.第三世多杰羌佛五明成就–《多杰羌佛第三世》學術論文「因果實相 正諦篇」
更多文章: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淺釋128條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是佛教徒證成就聖果的鐵定法規,是因果的規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