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南無觀世音菩薩,可以說為佛教界乃至非佛教界之社會大眾所熟悉和瞭解,世俗有“家家念觀音、戶戶拜彌陀”之說。
但是,南無觀世音菩薩的真正身份卻鮮為世人所知。有關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傳說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說觀音菩薩是女的;有人說觀音菩薩是男的;有人說觀音菩薩就是妙善公主,就出生在中國;又有人說觀音菩薩常住南海普陀山;還有的人說觀音菩薩常住西方極樂世界;另外還有人說觀音菩薩就是大神、是方神土地;更有不懂佛教基礎知識的人說觀音菩薩只是傳說,根本沒有這個菩薩的真實存在,上述諸多說辭可謂眾魂八面,都是一知半解。
其實,南無觀世音菩薩乃古佛正法明如來,無量劫前早已成佛,為方便度化眾生,化現為妙覺菩薩。祂不是在我們娑婆世界成佛的,有很多人說是妙莊王的女兒修成觀音菩薩的,實際上也是錯誤的。只能說南無觀世音菩薩曾化身轉世成妙莊王的女兒,來娑婆世界度生。
又有人說,南無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這裡是琉璃世界,祂長期安住在這裡,其實此說非也,只能說觀世音菩薩曾在這裡示現因緣,應化度眾生,而不是常住這裡,這裡更不是人間淨土琉璃世界,而是實質的隨因果而示現的凡夫人間世界。

南無觀世音菩薩無上正等正覺,三身四智圓滿,祂遍滿整個法界,無所不在,祂沒有國度,沒有男女、沒有大小、沒有固定所在,祂應眾生因緣隨類化現。正如《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南無觀世音菩薩不是普通凡人而是聖者,是法界至高巨聖。祂不是世人所說的什麼方神土地、大神,而是歷劫修因、行滿果圓、證到真空智慧妙有之用、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佛陀。
南無釋迦世尊曾稱觀世音菩薩“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緣”。眾生纏身惡疾,難能救濟,虔念聖號,至誠頂禮、讚歎觀世音菩薩,積善消除,如法果遂,決定圓滿。
南無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三聖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共同協助南無阿彌陀佛度化法界有緣眾生往升西方淨土。
南無觀世音菩薩是大悲之王,曾發願群生念到祂的名字,祂立刻出現救他,但在行化過程中雖然度盡了無量眾生,卻發現眾生還是不增不減,願力沒有完成爆炸了,炸為碎片,成為千手千眼觀音。
南無觀世音菩薩是我們最尊重、最偉大的正法明如來,非常了不得。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化現成千手千眼聞觀三界,大悲利生。
其實這是觀音菩薩大悲願力的因緣示現,祂可化身千百萬億,豈止千手千眼?一些沒有佛教常識的人荒謬地說觀世音菩薩不是真實的存在,這是不通經教、孤陋寡聞之說辭,歷史上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救難的感應事蹟不勝枚舉。比如,南無觀世音菩薩曾化現為大寮裡面一位做飯的普通法師,誦了半部《金剛經》就超度了范仲淹的母親得生天道。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時,觀世音菩薩親自駕臨壇場發微妙音讚歎佛陀說法圓滿、殊勝、偉大,並錄下了祂的聲音。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佛弟子跟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到北京潭柘寺,觀音菩薩示現因緣,化現成一個老太太讓南無羌佛買一個工藝品,旨在要把佛法在此弘揚開來。總之,從古至今,南無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難,無剎不現身,其慈悲眾生的形象和感應事蹟已在民間廣泛傳播,並被大眾所信仰。
我們要正知正見地認識和學習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偉大和慈悲,認真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依佛教戒,明信因果真修行,才能福慧圓滿,早證菩提。
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觀世音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手持蓮花的觀音菩薩也被稱爲蓮花手菩薩或持蓮觀音,在大中華地區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https://www.tpcdct.org/article/8904#detail
佛教的四大菩薩是指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這四位菩薩代表不同的修行精神,分別是智慧、慈悲、行願和弘願。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B%9B%E5%A4%A7%E8%8F%A9%E8%96%A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